那時,一戰剛剛結束,滿城廢墟。37歲的校長格羅皮烏斯,給這所學校取名bauhaus。
把這個詞倒過來讀,hausbau,是蓋房子的意思。
暗指國立包豪斯學院將區別于傳統院校教育,在戰后重建人們的美好生活。這理想聽起來太過偉大,甚至虛無,可是這所學校做到了。在那個年代,藝術屬于貴族,浮華的建筑,精致的器皿,一切美的東西,屬于上流社會。包豪斯希望能改善勞苦大眾的生活,讓人人都有權利享受美的東西??稍诋敃r,美是昂貴的,是為少數人定制的。于是包豪斯鎖定了“理性美學”,讓好看的東西能夠批量生產,實現工業化。
藝術不再為個別人定制,而是讓普羅大眾都能擁有,且考慮每個人的需求。形式追隨功能,也是在那個時候誕生的。包豪斯主張設計應該實用,
讓人真正生活得便捷舒適,同時在生產過程中能批量生產,降低成本。
這時候就需要有這樣一批人,他們知道機器生產的過程,也知道傳統工匠的工藝過程。一場理性美學革命開始了,格羅皮烏斯校長請來了世界最優秀的
藝術家、工匠、工業技術人員、設計師等等,共同授課。那時的學生太幸福,每個人身旁都有兩個老師教,一個是資深工匠,另外一個是藝術家。讓學生懂得工藝制造過程,同時具備傳統工匠和藝術家的審美眼光。
即便是機器制造出來的東西,經過構思,也能成為一個好產品。但很可惜,包豪斯只存活了14年。1933年,希特勒上臺,
永久關停包豪斯院校,美學革命被迫結束,但它的理念卻一直活到今天。
包豪斯最早建在魏瑪,當地人都覺得他們是一批怪人,學生們每天穿著奇裝異服在街上走,
把歌德席勒雕像涂成紅色,在路燈下讀詩,大半夜裸泳…可他們也是認認真真做事的人。包豪斯的師生一起動手造房子,名叫號角屋。自己設計,自己鋪磚搭建,室內每一個細節都是他們親自布置的。摒棄掉中世紀的浮華,他們把包豪斯的理念實踐出來,為了告訴那些德國人,他們是想做些正經事的。可造出來后,當地人更加排斥和唾棄,因為和魏瑪的傳統房屋相差太大了。可是放到100年后的現在看,實在沒什么稀奇,現在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建筑。只能說那個時候的包豪斯太前衛了。
學校里還有芭蕾舞劇場,老師和同學們會偶爾演演舞臺劇。所有的造型,裝置,都是他們手工做出來的。學校里最古怪的老師,約翰尼斯·伊登,是瑞士的畫家。他在視覺藝術方面有極高天賦。
他信拜火教,認為頭發是罪孽,剃光頭,穿長袍,堅持吃素,每天吃大量的蒜。上課前會帶同學做體操,調整呼吸,放松身體,還會帶學生冥想,讓精神松弛。你可能想不到,這么一個怪人竟是現在藝術課程“三大構成”的發明者之一,
這是現在所有設計類專業最基礎的課程。包豪斯聚集了很多世界級藝術家,很多老師還是被他的神秘主義嚇到,
幾年后因理念不合,被校長格羅皮烏斯勸退辭職。
但不得不承認,這樣的課程讓所有藝術和設計回歸本質,拆解出世間萬物的構成元素,幾何,三原色等等。
包豪斯逼促所有設計擺脫“創作外型”的弊病,讓設計達到實用、美觀。
形成了現代的,適合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美學風格。將現代工業建筑和產品提高到新的水平,以至于影響到今天。不論是建筑、平面、室內、工業設計,都受到包豪斯的影響。
建筑
less is more
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,是現代烏托邦建筑師中第一個使用玻璃幕墻的人,
他親自用混凝土、鋼鐵、玻璃建造了一座一體化校園。
第三任校長密斯·凡德羅,也是提出“Less is more”現代主義最重要的設計理念的人。
其實他還說了一句名言,卻不為人所知,“上帝都在細節中”。
越是簡單的東西,就越在意一分一寸,一點差錯都不能有。
別以為極簡的東西,就能輕易做得出。
他的代表作是Farnsorth玻璃屋,大面積使用玻璃幕墻,配以白色鋼構架。
雖被吐槽是失敗之作,被暴雨淹過,室內空間一覽無余,讓居住的人沒有隱私可言…
卻依舊是現代設計史重要的一筆。成為現代玻璃大廈的奠基者。
這樣的革命性顛覆,讓建筑風格從多流糅雜,直接進化為現代主義。包豪斯在產品設計中,講究實用性。一切化繁為簡,強調形式追隨功能。最經典的是這款MT8鍍鉻鋼管臺燈,奠定今后臺燈的雛形。包豪斯的設計永遠追求理性,以人為本,實用性至上,更尊重人的真實需求,以此來取代藝術上的浪漫主義。
包豪斯所主張的室內設計同樣簡約,用幾何元素與基礎色彩,達到功能和美感的統一。雖然極簡,卻不是黑白灰的冷淡,而是用大面積的純色進行區分。和我們現代室內家裝的簡約風,是不是很像?畢竟人家是鼻祖,100多年前就是這個樣子了。主張用幾何圖形,規則線條,有限色塊,去傳達視覺沖擊,摒棄了裝飾細節。在兩位老師康定斯基和伊登的影響下,當時的學生用色彩去表達情緒,讓形色完美結合。雖然包豪斯的壽命只有短短14年,它的理性主義卻在全世界復活,一直到101年后的今天,仍然生生不息。放眼中國,我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強,海納百川,日系的內斂,美式的奔放,意大利的感性,德國的嚴謹…追溯下來,不知道我們的設計教育,是否有機會重新影響我們的審美偏好?也許有人說包豪斯引領的理性美學很無聊,但不得不承認,它讓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走進我們的生活中,重新定義了設計。
而在當今的中國,我們的設計主張是什么,設計教育影響學生最多的是什么?我們是否需要再經歷一次自己的“包豪斯”呢?資料來源:紀錄片《爾雅:包豪斯革命美學》《工業設計》《產品外觀設》《結構設計》